“快看,是巖羊!”一聲“臺灣腔”激動而出。在位于寧夏賀蘭山東麓的賀蘭山巖畫景區(qū),一場不期而遇讓臺胞們驚喜不已: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巖羊在峭壁間靈活地跳躍奔跑,引來陣陣歡呼。
“這是我第三次來寧夏,卻是第一次親眼見到巖羊。”中華兩岸文化經(jīng)濟交流協(xié)會會長孫紅文難掩欣喜之情,激動地與朋友分享剛剛抓拍的照片。“每次重游這片土地,都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和感動。今天能與這些‘巖壁上的精靈’邂逅,是我們此行最珍貴的禮物。”
10月26日至11月1日,“寧臺千里相約——臺灣基層民眾寧夏行”活動在寧夏舉行,來自臺灣的50多位基層民眾代表先后走訪銀川、吳忠、中衛(wèi),實地參訪閩寧鎮(zhèn)、銀川政協(xié)協(xié)商民主實踐中心、西夏陵等處,深入了解大陸西北地區(qū)的發(fā)展現(xiàn)狀,感受兩岸同胞血濃于水的親情紐帶,體會大陸日新月異的發(fā)展成就。
在銀川,臺胞們來到寶湖社區(qū),與當?shù)鼐用衩鎸γ娼涣骰印T谏鐓^(qū)活動中心,悠揚的旋律將兩岸同胞的心緊緊相連。兩岸同胞共唱《外婆的澎湖灣》《阿里山的姑娘》等耳熟能詳?shù)母枨?/p>
“這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回憶,一下子就拉近了我們的距離。”孫紅文說,大陸社區(qū)的活動豐富多彩,兩岸民眾親如一家的鄰里氛圍令她印象深刻。
參與此次活動的臺胞大多是首次到訪寧夏,對他們而言,這片雄渾壯美的西北大地充滿著神秘魅力。“朋友們看,這就是著名的太陽神巖畫。”祖籍河南的臺胞李敏拿著手機進行直播。作為一名視頻博主,她將參訪活動中的見聞分享給島內(nèi)的網(wǎng)友。
“之前寧夏給我的感覺很神秘,自然地貌和人文歷史都很吸引我。”李敏說,希望通過自己的記錄,將大陸的美好與發(fā)展分享到臺灣,“用真實的鏡頭語言,搭建起兩岸文化交流的橋梁”。
“許多臺灣人沒有來過大陸,我希望帶他們來大陸走一走、看一看,真正了解和體驗大陸的快速發(fā)展。”孫紅文說,兩岸同胞本來就是一家人,要常來常往,才能越走越親。(記者張澤鈺、謝建雯)
責(zé)編:吳正丹、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