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章,只講一首歌。
80年前創(chuàng)作、傳唱至今的一首歌。
從“50后”到“10后”,大概都很熟悉這段旋律。是的,每到春節(jié),各種場合都會聽到的——《恭喜恭喜》。
聽了千百遍的你,是否閃過疑問:為啥賀歲歌,卻只字不提“新年”?為啥整首歌只有一把吉他伴奏,沒有鑼鼓喧天的熱鬧?
答案或許讓人驚訝——這原是一首抗戰(zhàn)歌曲。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幾個月后,恰逢抗戰(zhàn)勝利后第一個春節(jié),當(dāng)時有“歌仙”之稱的音樂人陳歌辛,創(chuàng)作了這首《恭喜恭喜》。
看歌詞:
皓皓冰雪融解,眼看梅花吐蕊
漫漫長夜過去,聽到一聲雞啼
恭喜恭喜恭喜你呀
恭喜恭喜恭喜你
經(jīng)過多少困難,歷經(jīng)多少磨煉
多少心兒盼望,盼望春的消息
恭喜恭喜恭喜你呀
恭喜恭喜恭喜你……
“冰雪”“長夜”“多少磨煉”,外敵來襲,有如寒冬。
“梅花”“雞啼”“春的消息”,象征夜盡天明、勝利來到。
勝利來到,人們才走上街頭,互道“恭喜恭喜”。
這是一種怎樣語境下的“恭喜”?
上世紀(jì)30年代起,陳歌辛專注于抗戰(zhàn)主題歌曲、戲劇創(chuàng)作,投身抗戰(zhàn)救亡宣傳。
1941年12月,上海“孤島”淪陷,日本憲兵逮捕了陳歌辛。熬過辣椒水、老虎凳等殘暴酷刑后,他只說了一句話——
“我是一個中國人!”
一句話,重千鈞。背后是慘痛的歷史:3500多萬同胞傷亡,930余座城市先后被占,日軍鐵蹄踐踏大半中華河山。背后也是民族的脊梁,經(jīng)過14年浴血奮戰(zhàn),中國人民贏得了抗日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
一聲“恭喜”,是恭喜抗戰(zhàn)勝利,恭喜劫后余生,是民族血淚終畫句點后的無盡心聲。
史料記載,日本宣布投降后,民眾如潮水般涌上街頭,素不相識的人們握手擁抱;防空照測隊的探照燈、商號的霓虹交織,把夜空燃成白晝;
餐館里禁酒令形同虛設(shè),猜拳聲徹夜不絕;
重慶,“交通為之?dāng)嘟^六小時,百萬市民陶醉于千載難逢之歡樂中,對于身受之苦難,似已忘懷”;
延安,舉行萬人火炬游行,“人們舞火炬,扭秧歌,喊口號,只是叫,只是跳,只是笑。”
豐子愷的畫作《勝利之夜》中,暖光之下,父親高舉幼子,母親笑容和婉,一旁花貓安臥,靜聽人間歡騰。
……
《恭喜恭喜》這首歌,在此后的時光中,被人們一遍遍傳唱。如今再聽,已不是最初的模樣。原作的弦樂小調(diào),被改為歡暢的敲鑼打鼓,漸漸成為整個華人世界廣泛接受的賀歲歌曲。
這一聲聲“恭喜”中,是熱鬧,是團圓,是經(jīng)濟發(fā)展的歡聲笑語,是街巷市井的柴米油鹽,是迎接新春的生機勃勃,是中國人對自己越來越有信心。
但請別忘了,80年前這首歌最初的樣子。一首歌曲,兩番況味,會讓我們更加了解歷史,更加珍惜當(dāng)下。
恭喜恭喜,來之不易。
文/點蒼
來源/俠客島微信公眾號
責(zé)編:張青津、王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