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俠客島 >

【俠客島】鎖廁千日,用廁一時?

海外網(wǎng) 2025-07-22 22:11:15

近日,有媒體曝光稱,在山西省運城市稷山縣,一些新建的農(nóng)村公廁成為擺設——長期掛鎖關門,不允許村民使用,村民只能繼續(xù)用臟亂差的老舊旱廁。

這批新建的公廁有23個,耗資200多萬,記者實地采訪的幾個村,都未正常使用。

這不免讓人詫異:新建公共設施明明是給人用的,而且人有“三急”,這東西竟然鎖門不讓人用,道理何在?

村里的工作人員解釋說,這些廁所不是不開放,而是等村里舉辦活動時再開放;因為使用公廁會產(chǎn)生維護成本,加上“村民的素質問題”,所以鎖閉新建的公廁,省去后續(xù)清理的麻煩。

(圖源:央視)

嘿,這可真是鎖廁千日、用廁一時,典型的懶政做法。

經(jīng)媒體曝光,當?shù)睾芸彀l(fā)布情況通報,稱對全縣農(nóng)村公廁使用管理情況進行全面排查,切實把資金、人員、制度等長效管理機制落實到位,確保農(nóng)村公用設施正常開放,同時縣紀委監(jiān)委對相關失職失責人員進行嚴肅追責問責。

去年5月,云南迪慶州通報3起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典型問題,其中一起就是香格里拉市城區(qū)部分公廁“建而不用”、成為擺設,不能有效解決居民如廁難的問題。

既非個案,說明背后有相似的行政邏輯,尤其是經(jīng)濟因素考量。

在武漢大學社會學院教授呂德文看來,農(nóng)村公廁的管理和維護是成本,需要人力、物力、財力支持,這要靠村集體。根據(jù)調(diào)研經(jīng)驗看,不少村集體沒有足夠財力支撐農(nóng)村公廁管理維護。政府投入的資金基本流向了農(nóng)村公廁建設,實際的管理維護責任則落在村集體身上。盡管會有補貼,但比起繁重的清掃任務,補貼就顯得杯水車薪。

呂德文舉例稱,現(xiàn)在農(nóng)村的垃圾轉運、街道清掃等體系比較成熟,但在一些地方,公廁管理確實存在一定問題,比如清掃廁所需要增加人手,新修的公廁設備也得經(jīng)常維護。長期缺乏資金,導致許多新修公廁要么用后沒人管,變得臟亂差;要么鎖起來不讓用,成為面子工程。

破解這樣的難題不能只靠村集體。政府在資金規(guī)劃和投入時不能只關注建設,應將后期管理和維護納入統(tǒng)籌考慮,留出管理維護資金;村集體也應探索建立長效機制,提高村民公共衛(wèi)生意識,引導村民愛護公廁設備、維護環(huán)境干凈,并探索建立志愿服務模式,鼓勵村民參與日常清潔維護,群策群力。

呂德文建議,不妨因地制宜,規(guī)劃好公廁的建設和管理。一些村子常住人口不多,是否有必要大量新建公廁?如何更好地匹配公廁數(shù)量與人口需求?需要有更長遠、精細的考慮,把財政資金真正用在刀刃上。

這樣,才不至于耗資百萬、建而不用,把本來是為民服務的實事辦成形式主義盆景。

文/若水

編輯/綾波、云歌

來源:俠客島微信公眾號

責編:黃之安、陳亞楠

手機海外網(wǎng)
使用手機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