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不僅是全世界關注的焦點,也意外成為西式“雙標”的大型翻車現(xiàn)場。什么“言論自由”、什么“人道主義”,西方的雙重標準任意切換起來毫無心理障礙。
近日,《華盛頓郵報》、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德國之聲等西方媒體紛紛發(fā)文指控俄羅斯打壓新聞媒體,損害“言論自由”。然而一轉(zhuǎn)頭,從俄羅斯主流媒體到一些俄羅斯的個人賬號在西方國家社交媒體被直接“封殺”。
但凡有人不跟風站隊,就算是自己人也一樣“被社死”。近日,歐洲議會意大利籍女議員弗朗西斯卡·多納托就因為反對對俄羅斯實施制裁,“臉書”賬號被封。這還不算完,“臉書”甚至修改平臺規(guī)則為發(fā)布、傳播仇俄言論大開方便之門。

資料圖:“今日俄羅斯”網(wǎng)站(圖源:人民視覺)
在一些西方國家的“規(guī)則”里,禁止仇恨言論對俄羅斯例外,反對戰(zhàn)爭卻對美國例外。近日,在塞爾維亞舉行的一場球賽上,塞爾維亞球迷在看臺上打出六條巨大橫幅,按年份細數(shù)美國、北約過去直接或間接參與入侵的20多個國家:伊拉克、阿富汗、也門、利比亞、敘利亞……面對這一幕,西方媒體卻集體失聲,喊得震天響的“反戰(zhàn)”口號突然啞了火。
為什么連“反戰(zhàn)”也能分出三六九等?因為在一些西方人眼里,人命本來就分為三六九等。“這里并不是一個‘和伊拉克、阿富汗一樣’的地方,而是一個‘相對文明’‘相對歐洲’的城市”“這些不是來自敘利亞的難民,他們是基督徒,他們是白人,他們與我們很相似”……在報道俄烏沖突中,一些西方媒體此類言論不絕于耳。如此赤裸裸的種族主義言論讓人震驚,有推特網(wǎng)友稱“我的天吶,他們居然把潛臺詞給直接說出來了。”
一些西方國家的“雙標”表演還不僅于此,幾乎每天都有刷新下限的新戲碼上演:宣稱“藝術無國界”,卻連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也要禁演;標榜“私有財產(chǎn)神圣不可侵犯”,俄公民海外資產(chǎn)卻被任意剝奪;炒作新冠病毒“實驗室泄漏論”,卻極力掩蓋自己在烏克蘭資助的生物實驗室……
花樣繁多的“雙標”背后,只有一個標準是不變的:西方價值觀“天下第一”,西方霸權“唯我獨尊”。但這次徹底“翻車”后,西方所謂的“言論自由”“人道主義”“契約精神”還能忽悠誰?
文案/何所思
主播/爾 擊
責編:吳正丹

贊

踩

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