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借憨態(tài)可掬的身形和與生俱來的“萌態(tài)”,中國大熊貓在全世界吸粉無數(shù),同時在中國對外交往中扮演著“友誼大使”的角色,成為最具認知度的中國符號之一。“滾滾”“團子”……全球網(wǎng)友們毫不吝嗇地用“最萌昵稱”來稱呼這個來自中國的國寶。
基于過去數(shù)十年間政府與民間的共同努力,以及國際社會的支持與幫助,中國大熊貓保護工作取得了重要進展。今年7月,生態(tài)環(huán)境部自然生態(tài)保護司官宣,大熊貓野外種群數(shù)量達到1800多只,其受威脅程度從“瀕危”降為“易危”。有網(wǎng)友表示,“滾滾”這是“被迫降級”,“說明滾滾的生存環(huán)境越來越好啦”。

2021年9月21日,貴陽市黔靈山公園大熊貓“星寶”正在吃竹子。(圖源:視覺中國)
以熊貓為代表的珍稀瀕危野生動物頻繁“現(xiàn)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國在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tài)修復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發(fā)文點贊“中國使瀕危物種絕處逢生”。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表示“(熊貓數(shù)量增加說明)中國的竹林建設與保護成效顯著。”在美國公共廣播電臺(NPR)援引世界自然基金會野生動物保護部門副主席科爾比·洛克斯(Colby Loucks)的觀點認為,由于中國政府、當?shù)厣鐓^(qū)、公司和非政府組織數(shù)十年的合作,大熊貓的未來更加安全,“這說明當政府與科學屆合力時可以取得任何成就,繼續(xù)這些保護至關重要”。
不過,由于氣候變化的威脅,包括大熊貓食物來源、棲息地等在內(nèi)多個方面的保護工作仍面臨著巨大挑戰(zhàn),保護大熊貓的任務遠不能隨著“降級”而結束,守護“國寶”之路依然任重道遠。
策劃、審校/牛寧
文案/牛寧 王怡雯
主播/王怡雯
后期、運營/陸寧遠
責編:吳正丹

贊

踩

路過